1 模具行业的现况与未来
模具行业,特别是精密模具行业,是具有人力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高附加价值等特性的产业, 其涵盖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凡日常生活中所需的五金用品、家电产品到信息 3C 与光电产品, 以及汽车、飞机、军事武器、大型工具与装备等,都需要借助模具来生产所需零件,因此,模具产业向来有工业之母的美称。 但在一般的模具行业管理中,也普遍被认为是人治、师父导向、管理不易制度化、不易计算机化管理的行业,但是随着客户对于质量要求提高、成本要求降低、服务要求到位、以及交期要求缩短等 4 大因素下, 模具行业的管理阶层无不思考如何取得比同业更好的竞争优势以及如何具有更好的盈利能力。
一般而言,模具企业管理阶层,普遍缺乏、但又最想掌握的模具生产管理因素包括:
(1) 实际成本分析与掌握。
(2) 整副模具生产进度。
(3) 实时掌握制模作业状况。
(4) 人员与各工序绩效分析资料收集。
(5) 自动化/一次性收集车间生产状况信息。
随着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的变化, 自 2007 年下半年开始,珠江三角以及东莞的企业、特别是制造业, 纷纷感受到企业经营与生存的压力,一些企业纷纷出走。 环境的变化、成本的提高,对模具企业的冲击较大。 但依广州易成计算器有限公司过去与客户的互动与访谈中,却也发现,这并不全然是坏事。 其中,部分客户认为“此一时期引入计算机化或 ERP,以渡冬天”反而是最佳时机,主要有以下观点:
这是一个体质调整的时刻。 在这个时期,把传统的的手工作业、转为 ERP 化做作业,并从中除弊、求效率。 如广州易成计算器有限公司的某一客户,于此一时期引入计件的计算机化, 以避免计件过程人为的疏失(图利他人、多发工资)、并将计件予以制度化、计算机化, 不管谁来进行计算, 都会获得一致的成果。
(1) 这是一个提高效率的时刻。 模具企业、注射企业,于此时期,更要抓生产效率、降低不良率,不可再依过去大锅饭、没有数字、责任无法到人的方法。
(2) 这是一个建立知识管理、专业管理的时期。 如广州易成计算器有限公司的某些客户,反而与此一时期导入 ERP,并刻意的将工程、品保的相关数据全部导入系统建立完整的数据库。 把专业资料建成文件、避免人走专业消失; 以及建立一个知识管理体系,以达知识共享。
依据广州易成计算器有限公司过去在台湾与大陆导入模具相关行业经验, 模具企业一般作业过程,需具有如下的功能需求:
(1) 成本分析与报价作业。
(2) 订单作业。
(3) 设计与工程作业。
(4) 采购与出入库作业。
(5) 模具与排程作业。
(6) 模具单位生产管理作业。
(7) 零件管理。
(8) 试模与返工作业。
(9) 模具管理作业。
(10) 应收帐款作业。
现就管理阶层最关心的成本、进度、效率等方面, 就以下几个观点为各位介绍与说明:
(1) 实际成本分析与掌握。
(2) 整套模具的生产进度。
(3) 实时掌握工模作业状况。
(4) 人员与各工序绩效分析资料收集。
(5) 自动化/一次性收集车间信息(条形码化)。
业务单位在客户要求报价阶段,必须针对客户所提供的样品或图纸进行成本分析与报价作业。 模具成本分析过程(见图 3、图 4),一般会将公模部份、母模部份、轴心部份、其它部份的料、工、费逐一进行分析。然后加上一定的加价,以作为报价的最终基础。 但报价一般与接单单价未必相同,除此之外,生产过程料、工、费的耗用所产生的实际生产成本又是多少? 工件料的成本与工时的成本是否有超标? 超标原因是返工、人为浪费工时? 接下来这套模具是否有赚钱,这才是老板最关心的事情。经由模具系统的导入,对于实际采购成本、委外成本、工时等具体“数字”的掌握,才能让企业管理阶层了解模具是否赚钱、 哪些工序耗用了大量成本、哪些工序当初报价偏低。
一副模具少则数 10 个零件,多则达上百个零件, 每一个零件又有数道工序。 当车间开始生产时,如何知道模具的进度? 传统作法是抓最大件、或是最难做的工件为指标,只要该工件及时完成,其它工件基本上也会来得及组立。
此种进度掌握的方法非常粗放,同时也是以“经验” 而非用“数字”来对客户与业务交代。 在导入模具系统的过程,一般多会配合 PDA 或条形码,以让各工序生产
单位的相关进度可以及时响应到系统,再经由系统的集成能力,将该套模具的整体生产状况以图表、以颜色方式显示出来,达到以“数字”进行模具管理
3实时掌握模具作业状况
对工模车间而言,最大的问题并不在淡季,而在旺季! 当旺季时,少者 100 副模具,多则上百副模具在各工序中生产。 进度该如何掌握? 哪一个工序产能已满? 哪一个工序进度严重延迟? 如有 VIP 的模具要生产,该如何插单、插单过程对其他模具的影响又如何? 在人工操作模式下,这几乎不可能解决。
对工模单位而言,导入模具系统的过程,最忌讳的就是增加作业人员的书面工作量。 车间的师傅一旦认为计算机化过程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往往会以排 斥、抵制的方式进行反抗。
免责声明:本公司所载文章为本公司原创或根据网络搜集编辑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司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编辑:小杨